所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需要更多的自我接納與自我疼惜,在課堂上做一個真實的我,而不是一個完全面具化的、完美的我(權威的、“我是對的”的講師形象),接納自己犯錯誤,接納有時候的負面評價與反饋,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滿意,有人打瞌睡或不好好聽講,就告訴自己“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自然就會出現”;當然,最重要的是努力提升專業深度,提高專業“勢差”;當你的專業深度遠遠高于學員的水平時,你對效果的擔心與壓力大部分解除了。
培訓師都有分享的樂趣,不然培訓師估計也做不好做不久。但一旦培訓師接的課程量過多并重復性講授,除了體力疲憊外,講課中的新鮮感、興奮度、成功后的滿足感都會迅速下降,而自我憎恨則迅速上升。
有的時候,內心并不想上課,但還是因有人需要或考慮到經濟利益去了,這種培訓接多了,就會慢慢失去自我,甚至懷疑到底為什么工作了?而且,分享主要是對新知識新技能新經驗的分享,如果學習速度趕不上,沉淀與積累趕不上講課速度,則會迅速失去講課的熱情。
所以,接課前一定要問自己的內心:“想上嗎?”如果不是自己內心想上,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考慮推辭。余下來的時間,多學習積累,參加一些身心靈成長的課程,給自己一些休假、旅游、與朋友的交往都是很好的方式。
163導師訓練營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這里,你可以認識優秀的培訓師。有學富五車的導師,有天南海北的學員;有志同道合的講師,有風趣幽默的同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課量,在你學習積累后,我們也可以直接安排課程。符合你專業的課程,可愛的學生,快樂的課堂。
付出一份勞動,收獲一份回報。如果你覺得講課效果沒有值那么多回報,心理壓力就會產生,尤其是當客戶認為價格高或提出過高的期待時,尤其如此。君不見,義務免費的分享,培訓師往往都會挺開心,并不會有什么壓力,當一個人將自己的業余愛好發展成一個賺錢的工具時,職業倦怠遲早都會發生。
所以,相信自己值得這些回報,知識是無價的;如果回報沒有那么高,則相信幫助別人成長提高也是一種福份;另外,有機會為社會上需要的群體做一些義務的分享也會有效地平衡。
你有一個能力,別人就會請你去講,但你并不喜歡講這種課。比如,我講《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研發流程與項目周期管理》也很不錯,就會很多咨詢機構請我去給企業講,但我實在不喜歡講工具性的課程,教條而死板,嚴肅而缺少變化,這些課程基本是需要未來被淘汰的。
所以,講課要講自己擅長的喜歡的課程,擅長而不喜歡的則要逐漸舍棄,喜歡而不擅長的則通過分享、學習來不斷磨煉提高。
本文來源于網絡,如有涉及內容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