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這三種能力分成兩級,那么,一級就是我們前臺的表達,二級就是我們后臺的設計。而組織工作,也就是“導”的工作,一部分可以歸到現場,一部分可以歸到后臺。
那么,對于培訓師來說,“演”和“編”,哪一個更重要呢?
有人說表達更重要,因為如果不能有效表達的話,那根本就做不了培訓師了;
有人說現場組織更重要,因為如果現場沒有很好的組織,那就會次序大亂;
有人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沒有劇本怎么去演呢?所以,“編”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這三種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只是在不同的階段上,或者說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它們的重要性不同。如果我們將培訓師分成初級的、中級的、高級的三個層級,那么,在不同的層級上,“編”、“導”、“演”各自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就是說
對于不同層級的培訓師來說說,“編”、“導”、“演”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初級層級——重在表達流暢對于初級培訓師,對他們更多的要求是能夠進行流暢的表達。因為這種技能相對來說容易學會,同時也最容易調動學員的情緒。如果一位不很老練的培訓師,自身的知識體系尚不完善,表達能力又很欠缺的話,那是上不了講臺的。我們經常在培訓課堂上看到這樣的情景,要么培訓師不知所措,造成冷場;要么培訓師思維混亂,不知道要說的主題是什么,完全不能控制課堂現場。
如果把課程設計與課堂表達能力作比較,我認為初級培訓師的表達能力和設計能力之比是79:21。所以,對這一層級的培訓師來說,要特別注重表達能力的提升。因為與其他層級的培訓師相比,這一層級的培訓師的特點是表達尚不夠流暢,講課的條理性還不夠清晰,知識體系有待完善。
中級層級——重在平衡發展中級培訓師無論是在表達的能力上還是在課程的設計上都要高于初級培訓師,但與高級培訓師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這一層級的培訓師的表達能力和設計能力已經趨于平衡發展。表達比較流暢,結構條理性開始清晰,知識體系逐步健全,這是處于這一層級的培訓師的典型特征。
中級培訓師在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比例上,差不多接近50:50了。此時,培訓師需要更加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消化,注重提升自己的課程設計能力。
高級層級——力求靈活自如到了高級培訓師這一層級,其表達和設計這兩個能力之比就變成了28:72了。也就是說,表達是自如流暢的,組織是科學嚴謹的,知識體系是完備系統的。
到了高級培訓師階段,已經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創新上。因為對于這個層級的培訓師來說,他們的技能嫻熟、功底深厚,掌控課堂氣氛已經游刃有余了。由于有了深厚的知識底蘊作為后盾,他們在表達上既可以簡潔干練,也可以滔滔不絕,各種教學方法和工具的應用能夠得心應手、出神入化。更關鍵的在于,到了高級培訓師階段,對于知識體系的不斷創新已經有了自覺的意識和動力,能夠適時地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更加注重完善課程的內容。
真正的高手能讓“外行看門道”
有的人認為一個老師講得深奧,很難讓學員理解,那么這個老師必定就是高手,因為他講的東西別人都不懂。是這樣嗎?絕對不是。如果老師講的學生弄不明白,只能說明老師對自己所講的東西還沒有真正地消化搞懂。因為真正的大師講課,都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不會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
譬如高僧講佛,都喜歡講人們熟悉和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奧的哲理,男女老幼、善男信女們在下面聽得津津有味。反之,如果你喋喋不休地講“佛告訴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肯定就沒有人聽了,因為別人聽不懂。
同樣,作為一名高明的培訓師,他講的課程更容易讓人回味無窮而不是高深莫測。這里有一封學員給我的郵件,作為案例和大家分享:
總是有培訓師會問:
“我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風格?”
“我最適合哪種風格?”
“我應該向誰學?”
其實,我們不用刻意追求哪種風格,形成自己本色的風格,才真正屬于你自己。但是,要秀出真正的自己,在自己的風格形成之前,可以先模仿一種典型的風格,然后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風格。我們把培訓上的風格分為教士風格、學院風格、教練風格和演藝風格幾種。
思想性為主的教士風格教士風格在20世紀80年代期間居多,那個時期挖掘出一些成功學的大師,如卡耐基等,他們本身就是成功人士,做培訓,可以說是“現身說法”。所以他們的培訓內容帶有思想性的特點,獨特之處也是在于思想性。
理論性為主的學院風格學院風格就是學者風格,它的特點在于理論性強,理論框架非常好,能發人深省。比方說講人力資源,學院派的培訓師一定會這樣講:先講人力資源的發展史,然后是人力資源的拓展和內涵,最后講人力資源在實踐中的運用,但實操性的東西不會很多。
實踐性為主的教練風格教練法是20世紀90年**始興起的,此風格是通過不斷地演練提升學員素質。演練時特別注重對于每個人行為的具體點評,如果你忽視了一個人,他的進步就會打折扣,這和一般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表演性為主的演藝風格演藝風格,就像演員演出一樣。如果說教練風格在于它的實踐性,那么演藝風格則在于它的表演性和娛樂性。現在培訓行業內許多知名的培訓師就是這樣一種風格,他們會用演藝圈里慣常用的方法來做培訓。比方說,他們會做大幅海報,把自己親切的笑容放在上面。他們的培訓現場是這樣的:當他們進入培訓現場的時候,全體起立,熱烈鼓掌,燈光、音響全部打上。講解時也是這樣,先要熱身,然后全體起立,做各種動作。通過肢體的運動,促使大家放松,然后在聽的時候,學員就會進人一種境界。但是,最近幾年,演藝風格有衰退之勢,因為它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內容不深刻。
就目前的培訓行業來說,企業更需要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培訓,所以我們更傾向于教練型的風格。
培訓風格是培訓師成熟的標志,同時風格又是通過長期的歷練形成的,猶如釀酒,經久乃成。所以,只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別人聽一次就愛不釋手,百聽不厭,這才是真正有造詣的培訓師。那么,培訓師的風格培養都有哪些要領呢?
1.解決個性化和標準化的問題,標淮化是前提。在規范化、標準化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個性。但如果先把個性作為前提,就是不正確的,是一個錯誤的戰略,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練毛筆字,首先要描紅描綠,然后你才能選擇是學顏體還是柳體。如果你什么都不練,就練狂草的話,肯定練不出一手好字來。
沒有專業的訓練,就只能做“江湖好手”,始終成不了“大內高手”。“江湖好手”就像程咬金、李速,就會那么三斧子。所以,首先要定標準,在標準掌握之后,再上升到個性化風格。
2.第二,輕松而不輕薄。講課要輕松幽默,但不要低級趣味。如果輕薄,就像江湖賣藥的一樣,這樣的培訓師是不會受到尊敬的。
3.第三,平實而不平庸。平實,就是你講的內容的實用性要很強,絕不講空洞的東西,而且講的東西還不應是炒別人的冷飯。作為培訓師,如果人云亦云,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了,一定要努力做到在這個行業里講的這門課程,就數自己講得最好。
那么,到底哪一種風格好呢?演藝風格盡管從總體上說不好,但對保險推銷員,對一線營銷人員,對那些朝氣蓬勃卻又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年輕員工來說,這種風格還是很有效的,因為它可以鼓舞士氣。此種情況下用學院風格就不行了。所以,每種風格都有不同的應用場合。培訓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定自己的風格。比方說,我們是搞技術出身的,不會做演藝派,那就可以用教練風格。總之,本色風格最好。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就選這樣的風格,不刻意去模仿別人。比方說,明明是一只雞,卻一定要學浮水,那肯定不如鴨子。
當然,在選擇風格類型上,能做到博采眾長更好。比方說,我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偶爾來一點幽默;我是一個非常輕松的人,偶然也會來一點凝重。也就是說,在選擇類型的時候,以自己的本色風格為主,然后融合一些其他風格的元素,讓自己的培訓變得更加精彩。
前面我們所講的語言運用技巧、手勢運用技巧,還有眼神運用技巧,會有助于我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當我們真正把各種風格融為一體的時候,就能達到“夕陽芳草無情物,解用都為絕妙詞”的境界了。
成為優秀的職業培訓師
離不開資深的專業能力
離不開精湛的授課技巧
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
也離不開不斷地與資深培訓師交流和學習
3月22日至24日
163ETT導師訓練營(第十五期)
地點:安徽合肥一水香綠色文化莊園
邀請各位職業講師、
咨詢師以及想要成為職業培訓師的老師共同分享交流授課技巧、
職業培訓師成長歷程,共同展望職業培訓師發展藍圖。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直接報名
163ETT導師訓練營,守誠信、講信用、贏信任!
163ETT導師訓練營全國唯一一個培養導師的夢工場!
ETT高級導師訓練體系10大技術由全國跨界導師聯合演繹!
強大的跨界導師團:跨界演繹!精彩紛呈!等您來觀摩!
ETT高級導師訓練理念堅持,163:誠信通,通天下!!!